商会网址:www.ccshnsh.com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 
 
 
  河南商会  
 
 

长春市河南商会于2012年1月经长春市民政局、商务局、工商联批准成立,是以在长春豫藉优秀商人为主体,兼有部分吉林籍优秀商人的民间合法商会,2013年4月由豫籍吉林省著名民营企业家侯金州担任商会会长。

商会设会长1人;执行会长1人;常务副会长10人;财务总监1人;副会长36人;常务理事3人;理事31人。商会现有会员企业(单位)171个,会员206名。会员企业涉及房地产开发、建筑工程、装饰装修、医药、医疗器材、商贸、食品、烟酒、保健、服装、文教传媒、律师、租赁等多个行业。

 
 
 
 
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

神秘璀璨的青铜器

青铜器是先秦礼制的象征,它以抽象的语言传达着丰富的寓意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器形和纹饰被赋予特殊的美学意义。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。青铜因其熔点低、硬度高而很快取代了红铜器和石器,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推动生产发展,改进文化面貌的划时代作用。

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。殷商时代,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程度。当时已经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,不同用途的器物各有不同的合金比例。而青铜器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,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制作精巧,造型优美,种类繁多,风格独特,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,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。灿烂的青铜工艺,显示了工艺美术的基本装饰原理和美学法则,多样造型说明了我国器皿造型在当时已经粗具规模,在装饰上,工匠们懂得根据器物的变化,运用不同的装饰,体现出高度的艺术匠心,时代与工艺美术的紧密联系性。在那个特定的时期,在特定的奴隶制统治下,青铜以其造型和纹饰来体现一定的政治、宗教意义的主题,体现出其当时鲜明、独特的风格,这是中国青铜艺术的一大特色,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。

国之重器司母戌鼎

司母戌鼎是公园1939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宇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。鼎出土后,因太重太大,人们即使锯断了鼎的足也难以搬运,又担心被日本人掠夺,便把鼎又埋了起来。直到抗战胜利后,19466月,大鼎才又重新掘出,但已失去一耳。

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。鼎重832.84公斤,高133厘米,口长110厘米,宽78厘米,足高46厘米,壁厚6厘米。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,又俗称“马槽鼎”。

 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,造型厚重典雅,气势宏大,纹饰美观庄重,工艺精巧。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,其余各处皆有纹饰。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,四面交接处,则饰以扉棱,扉棱之上为牛首,下为饕餮。鼎耳外廊有两只猛虎,户口相对,中含人头,好像被虎所吞噬,俗称“虎咬人头纹”耳侧以鱼纹为饰。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,在三道弦纹之上的各施以兽面。

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,鼎的制作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,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,盛行一时。在当时,鼎“别上下,明贵贱”,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,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。《左传》有载,“桀有昏德,鼎迁于商;商纣暴虐,鼎迁于周”。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,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,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“神器”,即所谓的“藏礼于器”。青铜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成为了祭器,用以祭天祀祖,缅怀先祖功绩,而古代人相信灵魂不死,所以贵族死后又常常用鼎来随葬。

 

殷商时期

青铜器纹饰特点

殷商西周时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,是因为从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的变化上,人们可以把握商周文化的特点。青铜器的纹饰极为丰富,在商周时期动物纹饰特别是幻想的动物纹饰----饕餮、夔龙、凤纹等占主要的地位,被看作是青铜器纹饰的代表。

殷商时代,神事观念笼罩一切。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执行宗教职能的巫,到殷商时代,则变成了“通天地”的神秘人物,他们垄断神坛、把持政坛、执掌学坛。就中国文化史而言,这些巫史便成了神本文化的人格化体现。而这种神本文化则在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造型上凸现出来。

殷商时代青铜器上的纹饰瑰丽而浑厚,有饕餮纹、夔龙纹、蝉纹、云雷纹、蟠龙纹等,还有各种表示器物用途的特种纹饰。据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看,饕餮呲牙咧嘴,面目狰狞,让人一看便感到恐怖、神秘,而这正象征着奴隶主阶级高高在上的权威和暴力,同时,又是神的权威表象化,而夔龙、夔凤等动物也并不存在于世间,用这些神秘的动物做纹饰,再加以坚实、厚重的造血相配合,恰恰反映了殷商时代神本文化的特点。

 

 
     
 
地    址:长春市西安大路120号星海国际B区3楼 邮  编:130051

电话:0431-80534554

版权所有:长春市河南商会